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欣欣书屋 -> 都市言情 -> 太后她重生了

第七百四十一章 京中旧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大魏境内是有能够与皇室相抗衡的藩王没错,可封地内部多多少少都有些旁的问题,要么便是藩王个人不想踏上平津王的贼船。

    最重要的一点是,若是与大魏藩王合作,事成之后,平津王还需要与他们细究如何瓜分战利品。毕竟大魏的龙座只有一个,而若是允诺什么好处,放任藩王壮大势力,本就是藩王出身的平津王又是不愿意。

    正好在大魏的边境有虎视眈眈的大凌,他们不需要大魏的土地和奴隶,更不要社呢特权,只要每年的一些钱财和粮食,便能出比藩王多十倍的兵力,还能帮着制造兵器提供战马,怎么想都是不亏的买卖。

    光是谋逆一个罪名,就足够平津王九族尽亡,现下竟然是连通敌也一并犯了?许岚秋有些不能理解,失声道:“这平津王莫不是脑子有问题?”

    大凌一直对大魏心怀不轨,觊觎中土肥沃的土地和各种丰富的资源多时,他说不要旁的平津王就信了?

    侵略国帝王对被侵略国藩王说的话,要是有一个标点符号能供人相信,便有鬼了。

    赵玄璘也觉得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没办法,大凌给平津王的让利实在是太多了,条件过于优待,还专门派了工匠前往穹岭山,帮着制造兵器,甚至秘密松了上百匹战马过去。”

    大凌与大番一样,都是草原上的国家,日常在马背上驰骋,他们的没一匹战马,都是汗血宝马,战力无穷,只要被驯服,并配上医院猛将,以一当十也未尝不可。

    许岚秋却是没有半分心动,听起来大凌极慷慨诚意十足,可汗血宝马哪里是那么容易便能驯服的?若平津王真的将那些战马收为己用,这会应该早就带兵打了过来了,而不是被京城探寻到漏洞,随后让赵玄璘过去,一窝端了个干净。

    不仅如此,在将宝马驯服之前,喂养它们也是不小的工作量。既然是宝马,自然与寻常的马匹不同,居住的环境、食用的饲料都是顶级的东西,平津王的封地可没有生产这些东西的地方,若是要维持下去,自然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便是购买。

    而这批战马来路不正,平津王所谋之事有不是能够宣扬的东西,行事时自然便小心了许多,只能从大凌那边购买。

    看赵玄璘的意思,平津王这样的情况,也是持续了许久,可是以他几经削藩后的财力,怎么可能支撑的下来:“平津王在封地里面私自征税了?”

    许岚秋顺着帝王的思路,想到了来钱速度最快的法子。

    赵玄璘亲自否认了她的猜想,眼含笑意的解释道:“怎么可能,不论是制造兵器还是招兵买马,需要的钱财都不是小数,若是强行征税,定然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届时即便是平津王封地之内的事情,咱们的小皇帝,也是有插手的由头的。”

    甚至还能借着这个机会狠狠敲打一番,再次实行削藩。

    然而事实却是,平津王封地内百姓照常生活,是探子在穹岭山附近搜查到了不妥之处,才引起了京城的怀疑,将人派了过去细查。

    赵玄璘也不卖关子了,直接将自己查到的东西全部摆在了许岚秋的面前:“是旧贵。”

    不论是京城的旧贵族,还是地方的豪绅,他们手里都有着不少的钱财。国库空虚又想西征的时候,小皇帝赵覆之便将主意打在了京中旧贵之上,有这“珠玉”在前,平津王自然少走了不少弯路。

    “景王之流。”眼看许岚秋目露疑惑,赵玄璘直接点明了那几个大逆不道之徒,神情中不自觉地带上了轻蔑。

    “平津王许诺他们,若是事成,便予以封地和高官,今日给平津王的钱财,来日定能百倍千倍的奉还。”

    而在京城这一边,小皇帝削除旧贵的心思越发明显,不仅去除了群英宴,便是旧贵之首景王,也是在小皇帝的算计下,逐渐走向了末路。在京中活了好几代的旧贵们都不是傻子,一开始忍着是因为认为小皇帝不会将事情做绝,眼见诶了回旋的余地,转头便去找自己的下家了。

    对此,许岚秋的评价只有两个字:“愚蠢!”

    赵覆之削除旧贵,只是想将属于皇帝的权利收回,将旧贵暗中操纵朝堂的歪风邪气全部去除了。这中间的确会见血,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安全的,仅仅是丢了官职罢了,但家中的清贵和后代的性命,却仍旧能延续百年。

    但投靠一个通敌谋逆之人,却是将自己的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带着一整个族人走钢丝,而到了尽头,是荣华富贵还是兔死狗烹都是未知之数。

    若是平津王事成且为人慷慨还好,但偏偏那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明君,更不是能将事情平稳推进的好领事,那些个旧贵,自然逃不开京城皇室的制裁。

    赵玄璘已经将平津王拿下,那些个旧贵的名单,自然也送回了京中,向来过不了多久,大魏内又会是一阵腥风血雨。

    赵玄璘却没有半分紧张的模样,甚至有些期待:“这些东西送到小皇帝手上,再由他公布出来,朝中的争论自然要停下,边境的战事,也无需在僵持了。”

    现下大凌与大魏双方陈兵百万,但没有动一兵一卒,究其原因便是朝堂内部的争论不休。偏安一隅的大臣死活不同意挑起战事,甚至要在赵覆之的寝宫死谏,逼得要顾全大局的赵覆之不得不耐下了性子,等一个最佳的时机。

    现在,平津王与大凌私通,意欲分裂大魏,这几乎等同于灭国的罪名已经公布,那些个大臣总算是没有了劝阻的由头。

    若这事还能忍下,岂不是直接拿了大喇叭,向周遭人大声宣布,他们大魏国力不济软弱无能,谁都可以过来踩上一脚吗?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