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欣欣书屋 -> 恐怖灵异 -> 嗟来的食

正文 第三十章 忘了难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夜晚人歇,工棚前的空地,多了许多彻底没事的人。没事,便又扯起有关离三的各种版本。

    笑自然在所难免,但也有不满足人前背后笑,他们想找出当事人,当面奚落一番。

    “算了,这事怪丢人滴,多少给人留点脸。”有人看不下去,劝阻说。

    “怎么能算哩”

    也有不依不饶的,不知分寸的年轻人均多,坚持要找,特意跟着吴能、梁二柱子,结果找了半天,也没见离三的人影。

    这时,有人怀疑了“是不是假的”

    吴能立马站出来反驳“肯定是觉着丢人躲起来了。”

    大家都觉得后者更有理,于是耐着性子明天继续找,反正人跑不了,准在工地里。

    上班的时候,工人依旧卯足了劲儿加油干,下工时分,抽空打听“李三”下落的大有人在。可是,李家村的人不说,马开合不说,李天甲不说,任梁二柱子他们有心找,可就是找不到人。

    “梁二柱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啊,工地有这号人吗”

    质疑声多了,梁二柱子气急败坏道“咱没说谎,那人是李土根的同乡,他还托关系让进了钢筋组呢走,问李土根去”

    “啥,李三跟额这次从村来滴,就没人叫这名的”李土根面对兴师动众的二十多人,眼不眨,心不慌。

    梁二柱子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人瞧他的眼神不对,充满怀疑,顿时气得脖子跟脸通红,“放屁,人明明第一天上工吗的就跟在你后头,你咋说瞎话说,是不是你把他藏起来了”

    李土根冷笑一声,回呛道“藏没这号人老子藏球子倒是你,天老子的,跟额有仇就直着来,像个小媳妇似的编瞎话嚼舌头,也不怕摔了大男人们的面子”

    “搓打门娘,人一定是给你藏”梁二柱子抻长了脖子,扯开嗓子喊,“大伙,俺可没胡说,人给他们陕北的藏喽”

    “滚球子,没这人额藏个屁”李土根啐了一口痰,昂起下巴。“要不,额俩打个赌”

    梁杆子赶紧拉住作势答应的梁二柱子,把他的口封住,小心地问道“赌,赌啥”

    李土根蔑笑了下,两手举得高高的,“哎,大伙静静诶这样,额这人不像他们小气,就先不怪罪他们晌午嘴烂口毒,诋毁额们陕西人。现在啊,既然他们非说工地里有李三这么个同乡,成啊,那就找啊找没找到,这事不就白了。反正他要是一个工人,还在陈头跟额师傅下呆着,哪能不干活,肯定出来干钢筋。到时,大伙可以找找嘛“

    “是啊,是啊”围观凑热闹的异口同声地附和。

    李土根见状,心里笑嘻嘻,按离三教的,接着起哄“是吧。那额就跟他们赌这个,就赌这个人找没找得到。咋样,梁二柱子,你说有这人,还他娘地用他污蔑额陕西人,那你有种赌吗“

    “赌啊,有啥不敢,赌什么”梁二柱子扒拉开梁杆子的手,大吼道。

    李土根的脸上露出胜券在握的神情,“嘿,额陕西人度量大,也不占你便宜,也不给工头师傅添乱子,简单,谁输了,就请谁一帮人摆一席,请个牛栏山,咋样”

    梁二柱子狞笑道“成,老子非喝哭你们”

    李土根起哄道“那就定了。不过,有句话得提前说,就是这个找人的时间啊,可不能说一直就一直,你得给额一个期限,不然你找不着一直拖,那额这顿酒还喝不喝,是不是,大伙”

    “对,对”李家村的人分散扎在人堆里,率先叫出来,其他看热闹的一样相应,纷纷攥着拳头举起手助威。

    “梁二柱子,人图昆说得对,得有一个期限呐”

    “行,你说多长”梁二柱子自认为赢定了,自信满满道。

    李土根暗想盘算得逞,“一个月,敢吗“

    “他娘的,有什么不敢,这小子只要搞钢筋,老子就能揪出来。”

    梁二柱子转回头,大手一挥,跟一片人讲“哼,到时候,大伙都记得来看,一块笑笑这个缩头的乌龟。”

    “好”

    应承归应承,上班那会儿,哪有时间到工棚围观,也就托在钢筋工作的朋友同乡帮忙留意着。然而,一天接一天过去,人到底是没找到,不少工人暗暗地觉着或许就是瞎编的。

    但其实,离三一直都在工地,只不过他人和马开合一块在楼房绑扎钢筋。因为好巧不巧,这几天天气预报着下雨,尽管从前几天的天气看,很难相信明后有雨,可没辙,那是清明前后。

    清明的天气是怪的很,前一阵子可能又是红日又是晴空,下一秒就湿蒙蒙要下雨。但凡有雨,绑扎的进度就要加快,因为钢筋淋过雨就会生锈,要抢在水锈前浇筑,不然就不是返工那么简单,得重新耗费一批钢筋,这都是钱。

    因此,按陈国立的意思,钢筋组得加班加点,抓紧把后边的进度超前做了。这些天,钢筋队组的活儿很重,梁二柱子也忙着绑扎,心里虽然急,可根本顾不上这一茬。况且,乌云密布,在阴天里干活,这种环境,愣谁也难以辨认谁是谁。

    慢慢地,两天过去了,工地翻了底朝天,找了几遍也找不出“李三”,大多数工人全当是梁二柱子、吴能他们编的,一笑而过,再没兴趣找离三。

    李土根兴奋极了,吃饭的时候问“哎,离三兄弟,两天一过,咋就跟么事一样,大伙都不议论了”

    “新鲜没了,自然就不传了。”

    风波就在新鲜劲儿一点一点消散中不声不响地化解了。

    也许再过几天,或者几周,或者一个月以后,等梁二柱子愿赌服输,请李家村的人喝牛栏山的时候,工地的人才回想起,噢,还有这事

    若有人重提这件事,差不多就像人们再讲关二爷过五关斩六将似的,久远得不知是什么时候发生似的,也忘了故事是真是假。

    就像李寡妇,她的本家也是李家村。丈夫不幸去了,从婆家就搬回娘家,没有娃娃,安安稳稳和老娘一起过。按辈分,离三应该称呼她一声“李二婶子”,但全村上下都叫她“李寡妇”。

    这么喊她,不是幸灾乐祸戳她的痛处,也不是点醒她注意自己的身份,而是发自内心地敬佩她。因为她赡养的老娘,不是生她的妈,而是她婆婆,她家里的爹娘早在她出嫁十多年就去了。她把婆婆接到李家村住在自己那口窑洞,把丈夫那屋子好窑,不吝啬腾出来给小叔作了婚房。

    她被村里人一直唤“李寡妇”,而不叫李二婶子。因为李家村的婶子很多,但“寡妇”就她一个。但不是说村里就没有寡妇,只是李寡妇把她寡妇能做的都尽到了。名节全了,孝义全了,妇德全了,要说没全的,也就是不幸没有个后。

    然而,就像她这样一辈子受村里敬重的人物,死了就一两年的工夫,村里那思念、那敬重渐渐地淡了许多。

    那些她的故事不改嫁照顾她婆婆、省吃俭用接济她叔子、舍生忘死跳水救孩子村里面上年纪的有的记得,有的不记得,还有很多故事兴许都不记得了,而与她不相干的李土根、李仲牛,显然全忘了。

    然而,假如她果真有子女,他们会铭记吗

    就算是清明节,活着的人即便按照习俗,带上纸扎,带上香火,上山祭祀,却那大排长队的人群里,有多少脑海涌现死者的生前,怀揣哀思在纪念

    或许有很多是真心,不远万里也回祖墓坟茔,但难保另一些不是随波逐流,哪怕与死者在世有多么深的感情。

    因为死了,阴阳两隔了,纵使有形的东西也同他割裂,就连他的鼻子、他的眼睛、他的嘴唇、他的身体都不再属于他,又何况是感情这虚无缥缈的东西

    他们来到坟前,在阴沉沉的天色下,面对坟土哪塌了一块或几块的坟茔,看正对面墓碑上的青苔,看周遭遍地丛生的杂草,麻木,视而不见。他们来,不像是祭亲思怀,倒像是在做一场仪式。

    烧铜钱纸、烧纸钞、烧扎彩、燃红烛、点线香、洒黄酒

    事实上,的确是一种仪式。

    但这一系列的形式,是为了留给生者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暂且把世俗琐事搁置一旁,能全身心回忆起死者生时的片刻记忆,将为时间掩盖深藏的那股哀思,渐渐地释放出来。

    它需要时间,因为生活这壶热水,倒进人这一杯碗里太多次了,几乎无时不刻不再冲泡对死者怀念的这点儿茶叶。

    起初一泡二泡,清香有余但伴随苦涩,接着三泡四泡,苦涩少了却带着流连,然而次数多了,茶叶没换,那茶杯里能喝到的滋味,迟早成了开水的平淡味,没有悲,没有喜,尽管里面飘着茶叶,人还记得名字。

    等仪式做完,时间到了,上坟的人假如品茗不出茶香,可以说,那杯茶水淡得没有味了,也可以说,生人与死者之间的那段感情,兴许断了。又或者,时间不够。

    不过,他们不会因此多留片刻,会如过江的鲫鱼随下山的大流回阳间的家。

    毕竟死去的人岁月无限,而活着的,时间不太长。更何况人死了,不能复生,与他共有的一段即将消逝的感情,莫非能重燃

    当然可以重燃。

    铭记下与死者生前的点点滴滴,毋论清明,时不时挑拣出来勤勤擦洗,就会像重沏了一壶新茶,旧的滋味尚存,新的茶香或能四溢。所以

    清明节,离三即便不回陕西,即便不回村子,他不去两座山,不到两座坟,不能磕头,不能上香,但他其实依旧过着节,只是化繁为简,少了形式,回归本质。

    这几天下班以后,他不再一如既往蹲在路灯下看书,他打着伞,满脑子想的都是与他外公、母亲的事。

    事太多,外公他想了两天,而母亲他想了三天。有时候想到了外公,顺带就会想着李婶;有时候想到了李婶,顺带也会想着外公。

    他不但想,还会记下来,因为他怕忘了,哪怕一件事他都不甘遗忘。

    正如此,当离三打着一把伞,蹲在地上回想往事,他丝毫没有注意到他旁边竟站着一名老人。

    老人同样撑着伞,一把大黑伞,把路灯忽闪的光拦截在外,伞下一片黑,看不出老人长的什么模样,只是他的那双看似浑浊的眼睛,格外明亮,像盏灯笼,从刚才到现在,一直照在离三的身影。

    一开始,并不特别留意,只是一瞥眼间的好奇,瞧离三的打扮,不像是一个勤工俭学的学生。

    从经验看,应该是一个工人。老人对此笑了笑,笑容挂在他慈祥而苍老的脸上,弧笑不断上扬,皱纹也不断上扯,就像波浪起伏拍打海岸似的。

    “你是附近工地的”

    突兀的一问打扰到离三的思绪,他停下笔转过身,同时抬起头,眼见一把大黑伞遮住了人的脸,不过他还是从那只撑伞的手推断出,问话的是一名老人。

    “就在对面工地。”离三回答的时候带了一点尊敬。

    老人点着头“难得,难得。瞧你写写记记的,都记着什么呀”

    “记着一些事。”

    “应该都是你不想忘的吧”

    离三好奇问“您怎么知道是不想忘的”

    “不是不想忘的,谁又会记在本子上呢”

    老人轻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不无感慨说“可惜啊,当初我离开的时候,不像你,记着写点什么。写下来好,写下来可以翻翻。”

    离三没有说话,老人也安静下来,两人就在一盏忽明忽暗的路灯下,一个蹲着,一个站着,一个低头,一个抬头,气氛略显得沉闷,直至黑不溜秋的街道里响起一声接一声的溅水声。

    “呦接我的车到了。”

    尽管萍水相逢,离三对年迈的老人始终保持着一份不做作的敬意。他腰杆笔直地站立着,目送老人蹒跚的背影,亲切地说一句客套话“您慢走。”

    老人叹了口气“你继续好好记,不要像我,等老了,想记起一些事也记不起来了,懊悔”

    “老爷,外面凉。”

    只见司机从车屁股后头是熠熠发光的三叉星出来,连伞也顾不得打,急匆匆地接过老人手里的大黑伞,接着拉开车门,恭敬地弯着腰退到一边。

    离三看不出这车,跟之前沈叔那车孰轻孰重,总之于他一般贵重。这个老人不一般,他心里闪过一念头,老人已经矮着头已经进了车里,他也不在意,随即背转过身,继续蹲下来记他外公的往事。

    “爷爷,那人您认识”副驾驶座的人看了一眼后视镜里的离三,扭头问向老人。

    “不认识。”老人摇摇头,笑了笑。

    “爷爷,您还是回去住吧。您在这儿,一大家子人肯定都不放心。”

    “不了,就住老宅里。”

    “可是爷爷,这边的治安不太好,而且老宅好多年没翻修了”

    老人不再理会,他自己心里想的,他自己最清楚只有在老宅,他才能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想起他几十年前青春时的许多平凡事,那时,他的青春很少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