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欣欣书屋 -> 玄幻魔法 -> 为龙之道

正文 为龙之道第11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都是化外之民,不入中央正朔。”灵武天皇从小就因自己的混血儿身份受到排挤,自然不排斥汉、日之别,反而对于种族融合极为感兴趣,他也非常向往母亲所说过的大唐盛世、天朝上国、万国来朝的景象,所以对云沧海的提议异常坚持。

    “既然陛下有此决心,我阴阳教和律宗上下自然会全力支持,助陛下完成大业”云沧海和鉴真都是这项政策的有力推动者,现在看到灵武天皇下了决心,立刻表示绝对的支持。

    走出皇宫的大门,云沧海眯着眼睛看着天空的太阳,嘴角一丝微笑逐渐扩大,最后变成了狂笑,“日本、日本哈哈哈哈,不久之后,再也不会有日本这个恶心的名字了哈哈哈哈哈哈”旁边的人都敬畏有好奇的看着他,暗想神尊大人今天莫非是有了什么喜事,要不然怎么会如此开心。

    可惜,他们不知道,日本的命运,在前一刻在皇宫中被决定了,而历史,也从此走向了不同的岔路。

    正文 第四十七章 泱泱大唐终倒塌

    第四十七章泱泱大唐终倒塌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反衰",此乃天地至理,即使强大如大唐王朝也是一样。dukankan读看看

    隋炀帝杨广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爆隋末农民大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缢死。这只是这只是凡人的记载,实际上在,李渊得到了以禅宗为的佛门势力支持,更兼其秉承改朝换代的天地气运,身具帝王之气,这才有了扫荡群雄,争霸天下的实力。

    同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废杨侑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遇害。隋朝灭亡,立国共三十八年。李渊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但是,李渊在位期间杀了不少前朝旧臣和投降的对手,而且除了中原势力外,又借助了草原外族力量的帮助,这些蛮族在中原征战时杀戮了大量黎民百姓,故而折损了自身以及唐王朝的气运,注定了日后要受外族侵犯。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退位,是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627-649。

    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他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旧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征,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后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练。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唐太宗晚年,因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太宗废掉他们二人,最后立虽仁但无能的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753年,鉴真和云沧海东渡日本,开辟海外基业。

    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打败日本援军。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唐高宗在太宗晚年,与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即武则天,早有私情,此乃大不孝。读看看dukankan在太宗死后,武氏入感业寺为尼。时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内斗,王皇后为了与萧淑妃争宠,主动准许高宗接武氏回宫。武氏入宫后,先后使高宗废了王皇后及萧淑妃。在大臣的反对下,高宗立武氏为皇后。

    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o年,皇后武氏废睿宗秸号称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称圣神皇帝。武后也成为了中国王朝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前后掌权5o余年,谥号武则天

    在武周十五年内统治时期,武后为了打击高宗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所以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

    神龙元年7o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立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o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

    后来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78o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生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这几次战争产生了大量难民,云沧海趁机派出了大量船队将他们接到了日本,两地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深。

    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唐德宗死后,经过了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依靠禁军的兵力令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归服唐朝,史称"元和中兴"。

    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与李训和郑注等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失败。甘露之变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残唐时藩镇和宦官的直接冲突。

    文宗死后,唐武宗继位,建元会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由于拥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鉴于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给武宗亲自处理朝政,武宗重用李党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又称为会昌灭佛。云沧海和鉴真早就推算出了这一结果,故而指示大明寺向朝廷捐出了大量土地和金银这些年所受的香火和捐献数量颇丰,又派出一位长老深夜潜入皇宫,向武宗托梦,表示出家人无意参与红尘琐事,只求安心修炼,并且现出了两瓶丹药,一瓶可以增强精气,一瓶可以去除毒素,百毒不侵,作为酬谢,只求武宗不要为难天下佛门。

    武宗醒来后,看到了床头的两瓶丹药,吓出了一身冷汗,暗想:这些和尚出入皇宫如若无物,那刺杀朕还不是易如反掌所以,灭佛也不敢做的太过分,也是佛门的损失减到了最少,后来此事流传了出去,各派修真者纷纷称赞大明寺宅心仁厚,大明寺的声望进一步高涨。

    唐武宗死去后,唐宣宗在宦官的协助之下继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后励精图治。由于收到了以大明寺为的佛门支持,所以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之君,使唐朝的国势一直走下坡。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唐末农民战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之乱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

    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全忠入宫尽诛宦官。

    895年,日本用举国之力、暗中还借助了阴阳教和律宗的势力,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经查实,日本实有人口一千四百五十三万六千七百八十四人,而且已经再也找不到一个纯种的日本人,而且饮食习俗、文化礼仪方面也几乎跟中土人士一模一样,至此,云沧海多年前定下的民族融合之策已经圆满成功,中土人与日本人已经实现了融合。

    第二年,天皇派使节前往大唐,自称为海外移民之国,在外漂泊数百载,今日祈求归附。当今的大唐虽然衰弱,但是好歹还是保持了一点儿盛唐时期开放豪迈、兼容并蓄的风貌,在派人查实,日本国民目前却实都是中土人士的后代,而且兼并海外藩国,也算是开疆扩土,所以朱全忠还是同意了这一件可以增加他声望的事,终于接受了日本的归附,改日本为海州,封天皇世代为海州郡王,永镇海外。

    在做成这件事后,天降功德,大多数落在了云沧海和鉴真身上,其余落入了两国参与此事的人身上,因为日本并入中土,认祖归宗,实现了民族融合,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的一员,此后两国对峙,相互伤害的事就基本不会生,至多也就是内部矛盾了。这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以后的很多杀戮,所以天降功德以奖励对此作出贡献的人。云沧海和鉴真是主要推动着,所以占了七分,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决策者,所以占了一分,其余人等共同分享了剩下的二分。

    天祐二年9o5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唐昭宗被朱温毒死。天祐四年9o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29o年。

    万世称赞的泱泱大唐,就这样变成了历史的尘埃。

    正文 第四十八章 宁为太平犬 不为乱世人

    第四十八章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大唐,就这样灭亡了吗”黑暗中,有人低声叹息道。读看看

    “天下无不亡之国,不败之家。朝廷的统治日益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朝堂内部更是党争不断,土地不断兼并,民间起义不断,战乱丛生,百姓民不聊生。

    李世民曾经说过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说得不错,如果一个朝代,衰弱到了使老百姓活不下去的地步了,那就应该灭亡”另一个声音淡然道。

    “还是云兄看得开呀,大唐已然灭亡,我却还为其叹息,看来我的修行还不到家啊,惭愧,惭愧。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声音念了一段佛经后,就平静了下来。

    “不是你修行不够,而是你修行的时期正好是大唐统治的时期,亲眼见证了它的兴起与灭亡,故而心有所感罢了,我也只是修行的时间比较长,经历的多了,也就看得淡了。

    唉,这神州大地,治而后乱,大乱后又有大治,本是天道运转,人道更迭所致,可受苦的,却总是黎民百姓,我着实不忍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淡然的声音也变得低沉。

    “所以云兄就打算投身于这乱世中,拯救万民吗云兄有此慈悲之心,真是天下万民之福,但是这改朝换代之期,正是天机混乱,杀劫四起之时,一不小心,就会卷入杀劫,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即使不染杀劫,也会招惹一身红尘因果,将来正道也会大受影响啊。dukankan请记住我们的网址读看看云兄,我看你莫不如”他的话还没说完,便被打断了。

    “不必劝我了,我意已决,不可更改,上古圣贤曾言: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让我眼睁睁的看着百姓受苦不管,这与那些我平日里看不起的不食人间烟火,只顾自身修持的修真者有什么区别

    修行即是修心,只有顺应本心的指引行事,才是修行正道否则违逆了本心,以后便会在渡劫时形成心魔,一个不慎,就会魂飞魄散,为我所不取。况且,我这次要做的事,如果成功的话,不仅能拯救大量黎民百姓,还会收获大量功德,日后证道,也就多了几分把握,至于因果之事,却不必担心,我自有解决之道,你不必为我担心。

    不过,我这次的计划,还多有仰仗你的地方,希望你不要怪我将你拖入这红尘是非中才好啊。”

    “阿弥陀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法无边,普度众生。云兄既有救世之心,我岂能袖手旁观,更何况云兄与我有再造之恩,莫说只是帮忙,就是舍了我这一身修为,又有何不可,云兄尽管放心。”

    “好,顺则成人,逆则成仙大衍五十,天衍四十九,万事皆有一线生机,你且看我如何,在这乱世之中,为天下万民争这一份生机”

    白石镇,本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虽然不算富庶,但是也还安定,但是,随着大唐的灭亡,它也受到了波及。

    苛捐杂税、抽丁征粮、律法废弛、土地荒废,一系列事件,都明确无误的告诉了镇民一个信息:乱世将至。

    终于有一天,白石镇还算安静祥和的氛围被打破了,一队党项骑兵闯进了镇子。

    党项族本居于西北夏州,属于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每当受到天灾,牲畜减产时,他们都会冲进中原抢掠一番,弥补损失。

    如果中原国家强盛,他们就像绵羊一样的温顺,盛唐时,也曾臣服于大唐,但是后来大唐衰弱了,他们就撕破了平常温顺的面具,变得像饿狼一样的凶狠、残忍,尤其是现在,大唐灭亡,各地藩镇割据,互相攻打,谁也没有余暇顾及党项,只要没攻打城市或者损害到自身的核心利益,诸侯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一来,党项人越的嚣张,经常组成骑兵四处劫掠,周围的延州、灵州、银州等地的村镇都受到过他们的马蚤扰,甚至有的村落被屠杀一空。

    这次,白石镇就被一队大约有3oo人的党项骑兵盯上了,他们趁镇中防备松懈,突然杀出,白石镇那5o人组成的护卫队平日里就疏于训练,顷刻之间就被击溃、绞杀,全军覆没。而后,党项骑兵便开始烧杀抢掠。男的、杀,女人、粮食、金银细软都被搜刮出来,打包带走,带不走的就一把火烧了,可怜那些镇民还苦苦阻拦,却哪里能阻挡住这些已经化为了禽兽的强盗被正在兴头上的党项骑兵反手一刀,霎时间便尸分离,血洒长街。

    赵元武是个孤儿,跟着乡亲们逃荒来到白石镇,孤苦伶仃,差点饿死,好在镇民们心地都十分淳朴善良,又见他可怜,他人也机灵,嘴巴甜,很讨人喜欢,才不时的接济他一下,要不然,早就饿死了,虽然还免强活了下来,但是却是饥一顿饱一顿,营养不良,九岁的人长得却跟六岁的小孩差不多。

    他一早就觉得不对劲,右眼皮一直跳,心里也慌慌的,所以就去了他认为最安全的地方镇中心一棵百年杨树上,他有的时候实在是馋了,就会上树去掏鸟蛋吃,没想到这却使他躲过了一劫。

    赵元武红着眼睛看着镇里地狱一般的场景,却死死咬住牙关,即使嘴角被咬出了血也没有出声,看着平日里熟识的人一个个被杀,本来还算整洁的小镇变成的修罗地狱,他的心里好似被一团熊熊了烈火灼烧着,一个声音在她的耳边反复的回响,好像是从前在街头听说时的那句:乱世到来,生灵涂炭,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就在赵元武暗地嘶吼,白石镇遭受灾难时,几百里外、一条小河边上,一位紫袍道士忽然转身向白石镇的方向望去,他的眉头皱了一下,说:“好重的杀戮之气,又有哪里遭到兵祸了吗,唉,既然碰上了,我就去看上一看,看看还能否解救。”说完,他弯腰抓起一把泥土,朝天上一撒,念了一句:“皇天后土,神行无踪,遁”就消失不见了。

    正文 第四十九章 凡人之乱世 修真之盛世

    第四十九章凡人的乱世,修真界的盛世

    夕阳西下,通往延州的一条古老的官道上,一大一小两道人影正在慢悠悠的赶路。读看看打头的,是那位紫衣道人;在他后面跟着的,是前几天被紫衣道人所救的赵元武。

    赵元武觉得这几天跟做梦一样,至今还没有完全醒过来。前几天他所在的白石镇被党项人一把火烧成了灰烬,连他所躲藏的那棵大树也被烧着了,正当他以为自己将要被烧死的时候,这位自称为“游龙子”的修真者及时赶到并将他救了下来。

    尽管赵元武不知道什么是修真者,但是他却在这几天里见识到了修真者的厉害,当此乱世,一些穷凶极恶或者活不下去的百姓和部队落草为寇,打家劫舍是在正常不过的了,一般落单的商旅碰到了强盗,被抢劫一空算是幸运的了,更惨的是被杀人灭口。

    可是这些情况在这位“游龙子”身上就不同了,遇到那些强盗打劫,他只要扔出一道火符,就能将那些强盗炸的死伤惨重,一哄而散;或者掐动法诀、念些咒语,施展一些赵元武看不懂的幻术,将他们吓得落荒而逃。

    不过这些都只不过是让赵元武好奇而已,真正让他羡慕不已的是“游龙子”可以凭空变出食物的本事。因为现在天下大乱、田地荒废、外加这几年天灾不断,所以收成很不好,老百姓都吃不饱饭,饿殍遍地,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在野外,别说是野物、野果,就连老鼠、蝗虫,甚至草根、树皮、观音土都被饥饿的百姓吃光了,赵元武本来看“游龙子”身上也没有带包裹,正纳闷他该上哪里去找吃的,没想到知道他自己饿的受不了了,人家却还面色如常,精神百倍。dukankan请记住我们的网址读看看

    赵元武最终耐不住饥饿,支支吾吾的对游龙子提到什么时候找吃的,游龙子却愣了一下,笑着说自己自从修炼有成,就进入了辟谷阶段,已经很久都没吃过饭了,却忘了凡人还是需要吃饭的,对赵元武说了声抱歉后,手一翻,就掏出了一枚他以前从未见过的水果递给他,这水果大约有拳头大小,果实肥硕甜香诱人,赵元武也是饿得狠了,道谢一声后就大口开吃,只觉得这果肉汁甜肉翠、清爽可口,更兼内中无核,三口两口就全吞了下去。

    果肉入腹之后,赵元武顿时觉得一股清新之气自体内不断流转,好似内外都被洗涤了一遍似的,顿感饥饿全消、气力恢复、精神百倍,全身亦随之出了一身臭汗,好在游龙子对他使了一道“除尘术“,将他身上的污垢都清理了出去,这也让赵元武不禁感叹”这神仙法术果然方便啊。

    随后几天,赵元武是大开眼界,每当他饿了,游龙子便会从取出一些水果给他吃,据游龙子所说,这些都是他自己种的灵果,吃了以后可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吃多了甚至可以踏入修真之道,能不能延年益寿赵元武不晓得,不过他的身体这几天的确是越变越好,短短几天个头就长高了一头,步伐也越的轻快,一步能跨出一丈远。但是他现,无论他跑得多么快,游龙子始终是不紧不慢的走着,但是却始终能出他一米,这让他也不禁心中暗暗敬畏,也对修真越的好奇。

    这天,两人正在休息,赵元武终于鼓起勇气,期期艾艾得对盘坐于地,闭目养神的游龙子问:“道长,请问什么是修真修真者又是什么样的人”

    游龙子缓缓睁开眼,看了看赵元武,微笑着回答:“问得好,其实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

    它囊括了动以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位证真仙的全部修持过程。

    何谓真真乃真人之业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标榜,实乃空间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应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终生勤奋,刻苦修持,德功并进,以求达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何为修真者就是一些生来就不凡或者不甘于平凡生灵,他们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认识天地,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摸索出了一条修炼求证的道路,而后走上了这条道路的生灵,就是修真者,修真者不光光有人类,那些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只要有了灵性,懂得了修炼之道,都可以称作修真者,只不过是后来彼此的修真理念生了冲突,才被认为的划分成了仙佛妖魔等不同的类别。”

    赵元武听得似懂非懂,又接着问:“听起来好像跟神话传说差不多,既然修真者这么多,为什么我从来没听人提起过呢,修真者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

    “修真又曰修道,修的是那冥冥之中包容一切、演化一切的“道”所以万事都以求道和提升自我为基准,不喜欢沾染太多红尘因果,所以通常状况下是不会在凡间过多停留的,不过也有少数抱有某种目的、或者不在乎因果缠身修真者,会在凡间行走,游戏风尘。”

    游龙子停了一下,问赵元武:“你觉得生存的目标是什么呢”

    赵元武想了一下,不知为何又想起了白石镇的惨状,和自己的悲惨经历,于是回答:“活着,为了更好的活着如果有可能,让更多的人能活的更好”

    游龙子愣了一下,看向赵元武,而赵元武也鼓起勇气坦然面对,确认了他说的确实是自内心,游龙子的目光变得柔和了一些,说:“我倒是没想到你这小娃娃居然还有这样悲天悯人的心肠,不错,我们修真者的想法其实本质上也与你差不多,不过大多是人的思想比较狭隘,他们的想法是:自己活的更好,让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一部分人,通常是指自己的亲友和门派过得更好,更加昌盛”他顿了一下,等待赵元武消化了他的这番话,又说出了一句另赵元武大吃一惊的话。

    “而现在这个凡间的乱世,正是修真界的盛世”

    正文 第五十章 弹指十年

    第五十章弹指十年

    公元92o年,太原城外的官道上,走来了两个奇怪的人。读看看。。,小。说。网

    为什么说他们奇怪呢因为打头的是一位身穿紫色道袍,面白锐眼,项下长着三寸短须,手持一根紫金浮尘的中年道士,后面则是一名年方二十,国字脸、相貌威猛的青年,虎背熊腰身高丈二,给人一种威武雄壮的感觉,他手持一根长杆,挂着一联白布,上:济世安民、通天妙手,让人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就连太原城守门的兵丁在检查过他们的路引,放他们进城后,都禁不住看了他们几眼,更别说周围的百姓了,都对他们指指点点,还不停的窃窃私语。

    那威武的青年察觉到了这种情况,偷偷地对那紫袍道士说:“师父,咱们这样是不是太招摇了点儿

    你还是把那紫金浮尘收起来,没看旁边有的人眼睛都绿了吗,说不定一会儿就会有人抢了,虽说您老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我也好歹跟您学了十年的功夫,也不怕这些小角色,但是咱们也犯不着自找麻烦不是

    而且您让我举的这条幅,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是算命的,还是看病的,我怎么不明白呀”

    紫袍道士却是淡淡的笑了笑,回答说:“元武啊,你不明白就对了,连你这个跟了我十年的徒弟都看不明白我的用意,何况是这些陌生人,别瞎猜了,我这么做自有我的一番用意。至于那些见财起意之辈,俗话说:有事弟子服其劳,到时候就靠你打了。读看看dukankan”说完,便转向一家道观行去。

    那青年见状,便没继续提问,他也知道自己这位师父高深莫测,从不做无谓的事,一举一动都有深意,照做便是了。于是便继续跟着紫袍道士,一路上很是招摇的向道观走去。

    这两人便是游龙子和赵元武,当年,赵元武被游龙子从党项人手下救出后,便一直跟随他,一路服侍,游龙子本来是想收留他一段时间后,再为他找个人家安置,但是赵元武并不愿离去,他向游龙子哭诉:“小子本是孤儿,原来居住的地方也已经被党项人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已经是无处可去,再说如今天下大乱,我一个九岁孩童,弱小孤儿,又如何生存呢,道长是个有大神通的仙人,我这几日在道长身边,也受了不少教诲,现在只愿一心求道,请道长慈悲,我宁愿终生服侍您老人家,请道长收留我。”

    游龙子见他实在是可怜,而且据他观察这赵元武骨骼精奇、心志坚定、又颇为聪慧早熟,到也真有几分喜欢,便同意了,并且收了他做大弟子。

    赵元武听闻游龙子同意收自己为徒,大喜过望,连连磕头,游龙子收了三叩后,便扶起了他,说:“我本是海外散仙,平日里也是静身修心、吞吐灵气,闲时采药访友、逍遥度日,见如今天下大乱,却是不忍众生受苦,故而踏入凡间,想要化解一些劫数。没想到却遇见了你,并且收你为徒,可见你我确实是有些缘分。

    你既然已经拜我为师,我便告诉你一些修真常识,你师父我本是海外散修出身,居于东海潜龙岛,修为嘛,也算过得去,”但是赵元武看到了游龙子脸上一闪而过的傲然之色,就明白师父的本事肯定不是“过得去”这么简单。

    游龙子接着说:“本门还有几位师叔和长老,还有掌教,日后我会为你一一介绍,而今我既然已经收你为徒,你便跟着我游历天下,顺便也可以长长见识,磨砺心性。”

    此后的十年,赵元武。哦不,游龙子为他起了一个道号元武子,并且传了他本门功法聚元锻体术和一些五行术法,又用灵药为他洗经伐髓、奠定根基,师徒二人就开始了游历天下的生活。

    在这一路上,元武子见到了太多的惨事和黑暗,战争与杀伐,本来他还会去打抱不平,而游龙子也没阻止他,他也知道元武子只是激于一时义愤,这也说明他还存有侠义、慈悲之心,只是还太年轻,看不穿事情的本质,只有经历的多了,才会渐渐看透。

    元武子没有辜负游龙子的期望,在初始的热血过了,尤其是遭受了几次挫折后,他就慢慢冷静下来,渐渐认识到了,他自己力量的局限性,而这时游龙子就会为他讲解天下大事、人生哲理,乃至道法经义。

    通过这些,元武子才逐渐领悟到,当此乱世,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管不了多少不平事的,因为整个天下都乱了,而他只有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大,即使是像他师父游龙子那样的神通法力,也难以分身他顾,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人间的事情,还要靠凡人来解决,所以,他也渐渐的变得理智,对事实也就看得通透了许多,但只并不代表他就变得冷血,该管的事,他还是会管,只是行事更正确,目光更长远,不再盲目冲动。

    比如:打劫,他从前只会将山贼驱赶走,就不会管了;而现在他会将山贼都打成残疾,又收走他们的兵器,这样他们下次就不会再出来害人了。

    同时,他还现虽然田地荒芜、百姓穷困,但是那些道观佛寺的香火却越的兴盛,而通过游龙子的讲解,他就明白了为什么天下越乱,这些教门却越兴盛的道理,无他,在太平时节,人人都有饭吃、有衣穿,靠自己的努力就能活得很好,不必去信仰那些虚无缥缈的教派求得生存;而在乱世,天灾的摧残,使百姓活不下去了,而这些教派因为有暗中修真者的支持,所以不怕兵祸波及;自身又有出家之后赋税徭役减免的特权、本身也囤积了大量的粮食,所以大批百姓为了生存,同时也是对这世道太过恐惧,就接受了这些教派的信仰、宣泄精神上的压力、以求得到解脱。

    信教的人越多,那些教派背后的修真者就可以从中挑选出跟多的适合修真的弟子和人才,而一个教派想要兴盛、强大,除了大量的炼器材料、灵药仙丹、高深法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弟子和人才的多少了,别的不说,如果有争斗,两方个人实力相等,那肯定是人多的一番获胜的几率大;又或者是本门出了一名或几名绝世天才,而且又没有中途陨落,就可以使门派保持兴盛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都是有先例的:禅宗就是因为出了达摩、昙宗、慧能这几名绝世天才,才能如此兴盛,大明寺也是因为除了鉴真这样的绝世天才、当世大德,即使后来远渡日本,隐居幕后,也经常会传信指点,帮助大明寺展。而且在他走前也为大明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才在短短两百多年间,将大明寺从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门派,展成了如今弟子上千、信徒无数分寺遍布中原,高手如云,威震天下的佛门圣地。

    而乱世,正是难得的为修真界提供弟子人才的时机,所以,才会有“凡间的乱世,修真界的盛事,天下越乱,教门就越兴盛“这种现象的出现。

    正文 第五十一章 名声大噪

    第五十一章名声大噪

    游龙子和元武子住进太原城的第二天,就在道观租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用白布铺好,上面摆放了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又在布面上画了一幅乾坤八卦图和灵芝图,那张写着“济世安民,通天妙手”的白布还是挂在长杆上,插在桌子后面的地上。读看看游龙子坐于椅子上,元武子垂手立于其后,听候吩咐。

    他们这幅奇怪的阵势,倒真是吸引了不少人。不过大多是好奇于白布上的话,无它,口气实在太大了,自大唐灭亡,这世道就越的乱了,各地藩镇纷纷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争夺人口、地盘,单说这太原,就换了好几个主人。

    因为太原地处要冲、土地肥沃、商业达、赋税丰厚、文化昌盛、人口众多,在这等乱世中,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得了之后再将其消化,综合实力就会立刻提升一截,因此被各地诸侯所觊觎。</br></br>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