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欣欣书屋 -> 恐怖灵异 -> 大宋很野蛮

正文 第36章 打酒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提着几块石头回到家,一来一去花了个把小时,此时太阳已经快要落山。

    刘老头儿去镇上还没回来,赵颀看看天色还早,把这几天在吕家商行搬砖挣到的几贯交子找出来塞进衣袋去镇上。

    上次请刘老头儿修房子,花了四五天的时间,一文工钱都没给,就吃了几顿饭,虽然刘老头儿不要钱,但这次又请他帮忙修复玻璃瓶,总得诚心表达一下谢意才行。

    虽然对于这次修玻璃瓶赵颀把握很大,但若是让他自己动手,必然会一塌糊涂,因为他只会说不会做,烧煤冶炼浇筑样样不会,只有刘老头儿这种专业的老窑工才行。

    更何况刘老头儿一旦知道了融化玻璃的方法,这个关键技术就不保不住了,刘老头儿是刘家人,刘家在杨公镇还算是一个不小的家族,涉及好几门生意,制作的瓷器还能出口到高丽和日本,可能比不上吕家这种能去抱丁大全大腿的大商贾,但实力也不容小觑,至少在杨公镇还有不小的影响力。

    因此按照赵颀的想法,搞好和刘老头儿的关系,然后用玻璃技术和刘家合作是以后比较好的选择。

    赵颀一路小跑,脑袋里面反复思量这件事的可行性。

    十多分钟后,赵颀来到镇上找到一家卖酒的脚店。

    所谓脚店,就是零售卖酒的地方,可以是酒楼,也可以是小饭店。

    宋朝的酒是官营的,官办的酿酒厂叫酒库,各地还有专门的酒务,向大的酒楼批发酒曲,授权这些酒楼酿酒销售,这些酒楼谓之正店,因此在宋朝只允许正店酿酒,民间不允许私自酿造,但百姓实际上也可以向正店买酒曲在家酿造,不过只允许自己喝,不允许销售,一旦销售被人举报,就会被罚款甚至是判重刑。

    而脚店没有酿酒权,只能向正店批发售卖。

    脚店之下还有一些跳着担子走村串巷叫卖的酒郎,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中就有,白胜化妆成为挑担买酒的酒郎,里面放了一些蒙汗药,直接把一群官兵麻翻弄走了生辰纲。

    “小哥吃饭还是打酒”一个青衣小帽肩膀上搭着一条手巾的小二殷勤的迎上来询问。

    “酒多少钱一斤”赵颀看着摆在进门处的两口陶缸问。

    “我们这是明州春风楼正店的春风醉,比绍兴花雕还要好喝,平钱一百文,会子五百五十文”小二一边说一边打开酒缸的盖子,里面只剩下小半缸,颜色黄中带红,散发着一股浓烈的黄酒味道。

    后世的黄酒品种不少,山西汾酒和绍兴花雕赵颀都喝过,当然还有些地方都有各自的做法,味道也各自不同,湖北襄阳的黄酒也非常不错。

    “小哥不信可以品尝一下”店小二看赵颀一脸不信的样子,赶紧用酒提子打了一小盏递过来。

    赵颀也没客气,接过来品尝一下咂咂嘴笑着说“酒还行,但要说比绍兴酒还好就有些吹牛了,前几天路过还听你们喊会子五百钱,怎的今日又涨价了”

    店小二立刻苦着脸说“会子一天一个价,我们也没办法,您要用铜钱,我还能饶您五文。”

    “算了,还是会子吧,铜钱没有”赵颀也苦笑着掏出几张会子,数了两贯递给店小二说,“帮忙打三斤”

    “您没带酒具,租用的话还得押一百钱”店小二看着双手空空而来的赵颀说。

    “行,帮我装够分量,要是我发现缺斤少两可不饶你”

    “您放心嘞,我们可是老店,童叟无欺,缺斤少两我赔您十斤”店小二收钱之后,找来一个酒壶把酒装好递给赵颀。

    “小哥儿,这附近可有铁匠铺”赵颀提上酒问。

    “前面拐角过去就是铁匠铺”小二指着前方说。

    “多谢多谢”

    赵颀告辞离开,很快就找到了店小二所说的铁匠铺,因为隔老远就已经听见里面叮叮当当打铁的声音。

    “小哥要打什么”一个皮肤黝黑矮壮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男子正和几个徒弟叮叮当当的敲打着一块烧的通红的铁坯,看见赵颀过来便问。

    “我想打一根长五尺,孔径五分的铁管,不知道能不能做”

    铁匠铺里面炉火熊熊热气翻滚,一块铁条砸的火星子乱溅,赵颀也没敢走进去,远远的站在外面大声问。

    “这么长这么细的铁管有些难度,你什么时候要”铁匠停下来问。

    “不急,三天五天都行,多少钱”赵颀说。

    “不急用就好,三天后来拿吧,这种铁管用浇筑法更简单”铁匠点点头后突然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神情看着赵颀说“你莫非就是茅湾村的赵大郎”

    赵颀脸皮轻轻抽抽了一下干笑着点头说“就是我”

    “哈哈,我叫杨大彪,是杨大元的族兄,比他大几岁,以前见过你,前些天还听说你被山神庙的泥像砸死后又活过来,然后就不傻了,我还不相信,看来你是真的不傻了,都是一个村的,就收你五十钱吧,工钱就算了”

    “多谢彪叔”赵颀松了一口气,赶紧掏出一张三百钱的会子递过去,“钱不用找了,麻烦彪叔了”

    “也好,过几天来拿就是”杨大彪点点头收起会子,抡起铁锤继续打铁。

    从杨公镇回到破窑,太阳已经完全落山了,火烧云把天边映照的一片通红。

    小竹已经把饭菜都做好了。

    一罐瓠子稀饭,几个葱香煎饼,一盘猪油炒的马齿苋,还有一碟酱黄瓜。

    看见赵颀回来,小竹赶紧把一张小竹桌搬到窑洞门口,把饭菜碗筷都摆好,苏老太也杵着拐杖从房间出来,赵颀把酒放好之后蹲在池塘边洗脸洗手入座,三个人就围着小饭桌吃起来。

    穷人家的饭菜都很简单,基本没啥油荤,而赵颀和小竹眼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因此赵颀让小竹尽量把饭菜的量做足,油水不够数量来凑,终归要吃饱才行。

    而小竹跟着赵颀学了几天做菜,厨艺大涨,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蔬菜,也还做的非常入味。

    稀里哗啦之间,赵颀接连吃了三大碗瓠子羹,等小竹和苏老太也吃饱之后,剩下还有些饭菜就让小竹装好给刘老头儿留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